欢迎光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撷英
一个女生的自主创业之路
文章来源:常州纺院校友会 时间:2012-02-13 人气: 0

 

  周克霞于1992年9月进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美系学习。因是在工作以后再次踏入校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院从教学组织、学生管理、思想工作,到素质教育等学院活动的全过程,无不贯彻和体现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学习期间,校训“进德立业,敏学笃行”的训导,铭记于心,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年的学习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加深了对人生价值和目标的理解;经历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气息,使艺术修养不断得到加深。学习期间担任系学生会文娱部长等职,组织了大量有意义的活动,扩大了服系系在全校的影响,她的一些设计作品也在全校性比赛中获得到名次,为系的文娱工作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些都使她终身受益。
  1995年7月毕业后,带着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和重托,回到委托培养单位――丹徒县服装厂工作,在技术科担任技术员,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周克霞坚持学以致用,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于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展现于工作岗位上,并拓展风格,翻阅大量资料,汲取众家优点,努力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她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厂级奖励,多个作品形成产品,并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映。1995年10月,刚回到岗位不久,就受命于厂领导,主持组织了镇江市时装发布会。发布会举办空前成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她的休闲类作品获得了到会专家的好评。此后,服装厂的销售额和休闲类服装大量增加。1995年11月,因发展需要,丹徒县服装厂更名组建为镇江三维服装集团。
  2001年7月公司因调整战略,加强服装外贸出口业务,把她调至公司进出口部工作,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工作。因周克霞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很快适应了外贸业务工作并打开了局面,她联系的外贸业务大量增加,并拓展了外贸领域和新的市场,与外贸单位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稳定了大批客户。
  2005年2月,因受市场冲击且经营不善,三维服装集团破产倒闭,她面临再次择业。此时,周克霞在镇江服装加工行业和服装外贸已有一定影响,其它服装集团公司和服装外贸企业频频向她伸出橄榄枝,以总经理等高管职位和10万年薪邀她加盟;而因公司倒闭,大量服装工人面临下岗失业,重新回到社会再次择业,他们全是具有相当敬业精神的技术工和忠诚度很高的熟练工人,他们是服装加工业的资产和财富,就此失散于社会将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周克霞了解服装加工业和服装外贸业,熟悉服装加工和服装外贸的全过程,且具有技术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和以前建立的良好的客户和稳定的关系,自主创业,创办民营服装加工企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还可以解决大量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一边高管职位和高薪,且工作相对轻松,风险小;一边工作内容繁杂,风险巨大,充满荆棘。她迎来了人生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关键的时刻,当年“进德立业,敏学笃行”的校训再次萦绕于耳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理性的分析思考,她毅然选择了自主创办服装加工企业,这更符合她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实现。她倾其所有积蓄和公司破产安置费,以10万的价格购买了当时一家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服装厂的所有设备,租用一社区的房子作为生产车间,注册了镇江市红缘服饰有限公司,自己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全新的民营服装加工企业诞生了。白手起家,再加上万事开头难,工人等活干,等饭吃,大量管理工作和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络工作一起袭来,事情千头万绪,这一切对她的信心、耐力乃至毅力形成了强有力的考验,这一切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在企业的创办和运作过程中,她越来越感觉到管理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她一边应付繁杂的日常工作,一边挤出相当的时间自学企业运作和经营的管理知识,着手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并注重从战略层面思考企业的竞争力构建和长远发展。外贸服装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外贸服装企业众多,规模企业比比皆是,市场环境非常恶劣,区区一个民营小企业如何生存是摆在她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经过冷静分析和理性比较,她认为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关键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成本、稳定的质量、灵敏的市场反映、迅速的客户响应、良好的客户关系,因此,她亲自参与生产管理和业务联系等过程,她的身影出现在每道工序中。进货她亲自去参与验货,出货她亲自去搬运,生产线上她会亲自与工人一起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加班至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以及根本没有休息日成了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收获,经过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已初具规模,且高效规范运作,2005年实现产值800万元,2006年上半年已完成产值500万元,为年产值目标1000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产品质量、售后、客户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企业为社会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分解了社会的下岗再就业压力,被社区授予“下岗再就业基地”。在共命运、同患难的奋斗历程中,与员工也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和深厚的友情,这些是她的力量之源,更使她信心倍增。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周克霞会一如既往地执着和坚强,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更为了为母校争光。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